当前位置:首页>技术应用

利用MAGMA软件优化压铸件结构及压铸工艺

柯春松 发表于2023/10/11 9:46:55 铝合金压铸梯级结构工艺优化

原标题:1000型铝合金压铸梯级结构及压铸工艺优化

摘 要:在铝合金梯级结构设计中,既要考虑梯级的安全性和轻量化,又要考虑梯级的压铸成形工艺。通过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,对梯级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,优化梯级结构。通过采用MAGMA软件,对梯级的浇注系统进行充填和凝固数值模拟分析,优化浇注系统和压铸成形工艺。通过产品试制验证,梯级达到国家质量标准和企业生产要求。

梯级是自动扶梯最主要的零件。梯级部件结构主要包括:梯级、梯级轴、主轮、辅轮等,见图1。梯级分为整体式和装配式,整体式梯级一般为铝合金整体压铸,由踏板、踢板及支架3部分组成,踏面和踢面铸有筋条,起防滑作用和相邻梯级导向作用。整体式梯级质量轻、刚度好、精度和外观质量高,便于制造、装配和维修。随着压铸技术发展,整体式压铸铝合金梯级逐渐取代装配式梯级,在自动扶梯中得到大量使用。

图1  整体式压铸铝合金梯级部件结构图

1、梯级结构优化

整体式压铸梯级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大、长度长,国内自动扶梯一般采用600、800、1 000 mm,一般双梯的梯级长度常用1 000 mm。梯级铸件一般质量在13 kg左右,有的甚至达15 kg,铸件一般壁厚在3 mm左右。梯级要求安全、自重轻、刚度好,弹性变形小,耐腐蚀性强,装拆维护方便,制造成本及能耗低。

1.1 梯级材料特性

1000型梯级材料选用铝合金A380,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要求见表1。该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强韧性能、良好的切削性和铸造性,其屈服强度为160 MPa,弹性模量为72 GPa,泊松比υ为0.3,密度为2.7 g/cm³。

表1 A380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

1.2 梯级结构设计

在梯级结构设计中,既要考虑安全、技术要求符合国家标准,同时也要考虑整体式梯级的轻量化以及压铸工艺。梯级最大外形尺寸(长×宽×高)为1 009 mm×411 mm×340 mm,对3种不同的梯级结构设计进行分析比较,见图2。

结构1:梯级壁厚为1.8 mm,横向有2根主加强筋,筋板厚度为3.5 mm,高度为45 mm,长度为810 mm。同时为加强踏板的刚度,在踏板中间设计了一根小的加强筋。纵向有4根主加强筋,筋板厚度为2 mm,见图2a。

结构2:梯级壁厚为1.8 mm,横向有1根主加强筋,筋板厚度为3 mm,高度为65 mm,长度为810 mm。纵向有5根主加强筋,筋板厚度为2.5 mm,见图2b。

结构3:梯级壁厚为1.8 mm,壁厚均匀,横向筋板最小端壁厚为3 mm,高度为85 mm,长度为810 mm。纵向有3根主加强筋,筋板厚度2mm,见图2c。

图2 3种不同的梯级结构设计

梯级踏板(结构3)的梳齿结构见图3, 踏板的壁厚为2 mm,梳齿高度为11 mm,单个梳齿小端厚度为2.43 mm,踏板上共有111个梳齿,相邻2个梳齿之间的中心距为9.14mm。踢板梳齿槽结构见图3b,梳齿槽壁厚为1.8 mm,梳齿槽深度为6 mm,相邻2个梳齿槽之间的中心距为18.28 mm。

图3 梯级踏板、踢板细节尺寸示意图(结构3)

3种不同的整体式梯级结构设计对比分析见表2。

表2 3种不同的整体式梯级结构设计对比分析

1.3 梯级静力学分析

根据GB 16899-2011,梯级应进行抗弯变形试验,梯级踏板中央放置一块钢板,钢板尺寸为0.2 m×0.3 m,厚度为28 mm,并使其0.2 m的一边与梯级前缘平行,0.3 m的一边与梯级前缘垂直,乘客载荷为3 000 N,垂直作用在钢板上,梯级踏板的变形量不应大于4 mm,且应无永久变形。

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3种不同结构的梯级进行静力学分析。根据梯级的实际工况,将主轮位置所在的轴套内表面施加固定约束,钢板置于梯级中间,施加3 000 N载荷,静力学分析见图4~图6。

(1)结构1:梯级的等效应力见图4a,最大应力为125.90 MPa,发生在两边斜支架与踏面筋板交汇附近,小于梯级屈服强度160 MPa。梯级的等效位移见图4b,最大位移为0.98 mm,发生在踏面边缘的中间位置,小于国家标准要求的4 mm变形量以内。

图4 梯级结构1静力学分析

(2)结构2:梯级的等效应力见图5a,最大应力为50.18 MPa,发生在两边主动轮轴轴套附近。梯级的等效位移见图5b,最大位移为0.41 mm,发生在踏面边缘的中间位置。

图5 梯级结构2静力学分析

(3)结构3:梯级的等效应力见图6a,最大应力为49.20 MPa,发生在两边斜支架与踏面筋板交汇附近。梯级的等效位移见图6b,最大位移为0.34 mm,发生在踏面边缘的中间位置。

图6 梯级结构3静力学分析

通过以上3种不同结构的静力学对比分析,结构3在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上均小于结构1和结构2,安全系数为3.25。同时在质量上,结构3比结构1、2分别减少了21%和5%,有效实现了“轻量化”设计。因此,结构3的结构更加合理,成本更低,安全系数更高,为最优设计方案。

1.4 梯级模态分析

利用ABAQUS软件对梯级(结构3)进行模态分析,在主轮和辅轮所在的轴套施加固定约束,铝合金梯级前6阶模态的振型和振幅见图7。其中第1阶模态,频率为101.60 Hz,振幅为1.032 mm;第2阶模态,频率为186.95 Hz,振幅为1.028 mm;第3阶模态,频率为215.56 Hz,振幅为1.035 mm;第4阶模态,频率为248.53 Hz,振幅为1.041 mm;第5阶模态,频率为257.62 Hz,振幅为1.613 mm;第6阶模态,频率为281.39 Hz,振幅为1.352 mm。通过模态分析可知,梯级的固有频率大于2 0Hz。

图7 1000型铝合金梯级前6阶模态分析

1.5 梯级谐响应分析

根据梯级的国家标准,除了静载荷试验和模态分析以外,梯级还应进行动载荷试验,模拟实际使用的工况,验证梯级的实际性能。试验应以5~20 Hz之间的任一频率的无干扰的谐振力波,施加500~3 000 N之间的脉动载荷进行试验,发现梯级不产生裂纹,踏面表面不产生4 mm变形。在ABAQUS软件对梯级(结构3)进行谐响应分析,见图8,20 Hz谐振力波时,梯级最大等效位移为0.64 mm,小于4 mm变形量,见图9,最大等效应力为51.75 MPa,小于铝合金A380的屈服强度160 MPa。通过谐响应分析,梯级动载荷下,满足梯级的国家安全标准。

图8 等效位移云图(20 Hz谐振力波)

图9 等效应力云图(20 Hz谐振力波)

2、梯级压铸工艺优化

梯级外形结构复杂,体积大、壁厚薄,分布有许多的梳齿结构和加强筋板,尺寸精度和变形控制要求高,铸件成形难度大,容易产生气孔、缩孔、冷隔、粘模,欠铸、裂纹等压铸缺陷,主要缺陷是冷隔。梯级收缩率为0.55%,温差控制在40 ℃之内,投影面积为4 336 c㎡,选用30 000 KN压铸机。梯级气密性没有要求,铸造压力适当降低。铝液充填过程中,让铝液进入型腔后,再切换成高速充填,高速行程短一点。通过对梯级铸件压铸成型工艺进行分析,确定压铸工艺参数见表3。

表3 铸件(A380)压铸工艺参数

2.1 浇注系统设计

(1) 内浇口位置选择

梯级(结构3)上有多条纵向加强筋,在设计浇注系统时,铝液的填充方向要与加强筋方向一致,使加强筋整条都能得到填充,避免充型过程中出现压铸缺陷。梯级踏板内侧有一条横跨梯级的加强筋,此筋板凹陷在型腔内部,若此加强筋压铸时强度不足,会出现粘模情况,模具极难处理。因此,铝液需对其进行正向充填,以使更多的铝液优先填充加强筋的底部,从而排出加强筋内部的气体。图10为内浇口位置选择。从图10a可知,如果内浇口选择在梯级踏板长边进料,铝液填充方向在加强筋填充方向上流量过小,铝液很难冲入加强筋,仅靠压力流,难以保证加强筋的致密性。从图10b可知,如果内浇口选择在梯级踢板长边进料,铝液填充方向在加强筋填充方向上流量较大,能有比较好的填充效果。所以,内浇口位置选择在踢板长边位置。

图10 内浇口位置选择

(2) 内浇口截面积计算和充填速度验算

内浇口截面积计算如下:

式中,A内为内浇口截面积,c㎡;k为倍数系数,一般为1.1~1.3;G为产品质量,g;ρ为铝合金液态密度,g/cm³;V为内浇口处铝液的充填速度,m/s;T为铝液充满型腔所需的时间,s。

充填速度对铸件成形质量和模具寿命有着重要影响,一般充填速度控制在30~60 m/s范围内,充填速度计算如下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冲V冲= A内V充       (2)

式中,A冲为压射冲头截面积;V冲为压射冲头速度;A内为内浇口截面积;V充为充填速度。

针对梯级(结构3),计算内浇口截面积和验算充填速度。梯级体积为3 888 cm³,质量G为10.5 kg,一般壁厚为1.8 mm,筋板壁厚为2.43 mm,最大壁厚为25.45 mm。

根据经验,一般溢流槽质量占产品质量的20%左右,系数K取1.2。根据产品的壁厚,充填速度V取40 m/s,充型时间T取0.06 s。铝合金液态密度ρ=2.4 g/cm³。根据式(1),内浇口截面积为:

通过计算,内浇口截面积为21.88 c㎡。

采用30 000 kN压铸机,压射冲头直径选为Ø180mm,高速压射阶段,压射冲头的速度选为4 m/s,根据式(2),验算充填速度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V充=(A冲/A内)V冲=46 m/s。

通过计算,充填速度为46 m/s,小于60 m/s,充填速度合理,也说明内浇口截面积合理。

(3)3种不同的浇注系统设计

根据内浇口截面积,结合梯级的结构特征,设计3种不同的浇注系统进行分析比较,见图11。①方案1:梯级属于结构件中大范围平板类型零件,此类产品通常采取平铺进料的方案。浇口布置采用均匀分布的梳形浇口的形式,进浇位置选择在踢板侧,设计10支分流道,便于浇注系统与梯级形成断口,减少浇注系统对产品变形的影响,见图11a。②方案2:根据梯级的壁厚和结构特征,浇注系统采用梳形结构,开设10支分流道,内浇口厚度为3 mm,宽度为730 mm,长度为1.5 mm。料饼厚度50 mm,便于产品补缩,见图11b。③方案3:浇注系统采用长锥形切线流道,浇口沿分型面开设,在浇口宽度方向,填充范围宽,铝液填充流动较均匀。内浇口厚度为2.8 mm,宽度为780 mm,长度为1.5 mm,见图11c。

图11 梯级浇注系统设计

2.2 数值模拟仿真分析

采用MAGMA软件对梯级的3种浇注系统设计方案进行模流分析。

(1) 充填过程分析  方案1:从图12可以看出,充填达46%时,中间的6支分流道,铝液已经到达内浇口,但两边的分流道充填距离长,铝液明显滞后。充填达62%时,两边分流道散热快、料温低,同时在铸件梯级轴区域出现裹气,此处存在卷气风险。充填达82%时,踏板中间区域填充完毕,二侧区域尚未完全充填,铝液温度偏低,易产生冷隔。充填达98%时,铸件内部大部分区域均低于液相线,冷隔欠铸风险高。

图12 方案1充填过程分析

方案2:从图13可以看出,充填达46%时,铝液在中间分流道充填速度快,两边分流道充填速度慢。充填达62%时,流道内有卷气,铸件内部卷气严重,料温较低。充填达82%时,在产品转角部位出现明显裹气,此处存在卷气风险。充填达98%时,铸件末端部位出现低于液相线的冷料,此处冷隔风险较高。

图13 方案2充填过程分析

方案3:从图14可以看出,充填达46%时,铝液充填均匀、充填范围较宽,有利于铸件成形。虽然流道部位出现滞留气体,但模流分析显示气体并未随铝液进入产品。充填达62%时,充型温度较好,各部位温度高于液相线,前锋冷料可通过溢流槽排出,产品内卷气风险较低。充填达82%和98%时,铸件末端有些地方出现卷气,但可以通过溢流槽排除。

图14 方案3充填过程分析

(2) 凝固过程分析  对3种浇注系统设计方案的凝固过程进行分析,见图15。可以看出,3种浇注系统的凝固过程基本相似。凝固温度分析显示,两侧初始温度较低,凝固速度最快。踏面和踢面依次凝固,浇注系统最后凝固,起到补缩作用。梯级铸件具有薄壁的特点,凝固顺序对铸件质量影响不大。

图15 3种方案凝固过程分析(凝固45%状态)

通过以上3种浇注系统充填过程和凝固过程的模流分析,发现方案3为最优方案。因此,选择方案3作为梯级的浇注系统最终设计方案。

2.3 排溢系统设计

在压铸过程中,铝液通过内浇口进入型腔,其最后充填的部位是踏板的底部边缘,易形成夹渣和气孔。由于铸件要求表面光滑平整,无冷隔,气孔等,设计时,在踏板的底部边缘分型面处布置尺寸为270 mm×20 mm×15 mm溢流槽2个,460 mm×20 mm×15 mm溢流槽1个,以充分排气和溢料,见图16。根据模流分析结果,在踏板的两侧边,合理布置尺寸为80 mm×50 mm×10 mm溢流槽各2个。在两边支架处,合理布置尺寸为60 mm×40 mm×12 mm、30 mm×30 mm×12 mm和90 mm×15 mm×3 mm溢流槽各1个,溢流口厚度设计为1.5 mm。溢流槽后面开设排气槽,排气槽深度设计为0.18 mm,排气槽形状为“Z”字形,防止铝液从排气槽直接喷射出来。

图16 梯级溢流系统和排气系统设计

3、产品试制

大型复杂压铸模具的制造难度大,1000型梯级压铸模梯级尺寸大,长度方向有1 009 mm,模芯采用镶拼结构,分段加工好后再进行组装。根据梯级结构,动、定模芯各采用8块镶件组成。为了提高梯级表面光滑平整,减少压铸飞边,需提高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,镶件采用五轴加工中心加工,产品加工精度达到0.003~0.005 mm,保证镶件加工精度的稳定性,模框采用整体式,提高模架的整体刚性。梯级选用30 000 kN压铸机,模具温度为200±10℃,低速压射速度为0.2 m/s,高速压射速度为4.0 m/s,增压阶段的铸造压力为80 MPa。梯级铸件见图17,通过对铸件的质量检验,铸件质量达到自动扶梯的国家标准。

图17 1000型梯级压铸件

4、结论

(1)针对不同的梯级结构设计,通过有限元分析,对梯级的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进行分析,优化了梯级结构,实现了梯级轻量化设计,降低了梯级成本。
(2)通过充填过程和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分析,优化了浇注系统,解决了梯级易产生气孔、冷隔等铸造缺陷。
(3)通过试模,优化压铸工艺参数,铸件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,产品顺利实现量产。

作者


柯春松 庄舰 刘红娟
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
唐杰
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

本文来自:《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》杂志

评论
文明上网,登录评论   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验证码:*
还可以再输入500
  
回页顶部